当你面对成就却总是自我否定,觉得自己仅是侥倖吗?面对「冒牌者症候群」,练习拿回掌控自己的个人权力,由内在肯定自我。
你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吗?
别人称讚你的时候,你常常觉得很「羞愧」吗?非常害怕「停下来」,总觉得如果不做什幺,就会被大家给
如果你是这样的人,非常建议你花 3 分钟读完这简报!
「一直觉得我都在这一个很重的面具背后生活。身上虽然挂
「我觉得老师一定是哪里搞错了,或者可能刚好面试的时候
你常常跟自己说这些话吗?
「我觉得我不属于这里,能进到这间公司是我运气好⋯⋯」
「他们看错我了,我根本没老师说的那幺好⋯⋯」老师称讚
「有一天他们会发现我的真正实力,我一定会被揭穿的⋯⋯
如果你常常跟自己说这些话,那幺你可能有传说中的「冒牌
「冒牌者症候群(以下简称冒牌者)是 1978 年由临床心理学家 Pauline R. Clance 和 Suzanne A. Imes 提出的一种现象,指一些成就高的人害怕被人认为
隐性冒牌者
事实上,我觉得除了上面这些「显性」的冒牌者之外,还有
——生活总是被工作填满,但并不享受工作。只要停下来,就
——当别人称讚自己的时候,会有一种「无地自容」的感觉,
——工作或学业上都拿到了不错的成就,但从来不觉得这个有
你是冒牌者症候群吗
根据 Nancy Zumoff 的观点[3],你可以问问自己是否符合这些特色:
——我害怕我所重视的人发现我的能力没他想像的好。
——有时我感觉(或相信)我的人生或工作上的成就,是某
——当我顺利完成某件事情,并获得认可,我很怀疑自己是
—— 我经常把自己的能力跟身边的人比较,并且认为他们的才智
——如果我的成就受到大力的讚赏与肯定,我会倾向贬低,
冒牌者最常对自己说的话是「我不配」、「我只是运气好」
好啦,那幺冒牌者是怎幺样「长大」的呢? (一个养成游戏的概念)
家庭动力
如果你经常接触一些心灵成长的书籍,就会发现有些心理学
例如,你可以想像一下这些话说了对你有什幺影响:
「你怎幺可能考第一名,都没看你在唸书!」
「你真的要去参加比赛喔?别想了啦!哪轮得到你?乖乖读
「女人家不要搞那些有的没的,你最好高中唸一唸,就直接
求学经验
如同你想像的,冒牌者可能跟原生家庭有关,尤其可能牵涉
「你真的都没有作弊吗?还是偷看右边的同学?你老实讲,
「你确定要选二类组吗?女生读物理化学会很辛苦喔!」(
「女生体力比较不好,跑 2 圈操场就好。男生要跑10 圈。
职场经验
就算是进入公司⋯⋯
「这个案子要时常往外跑,你确定自己真的能够胜任吗?」
「我不是不相信你的能力,你跟 Jason 都是我最重要的
最早发现冒牌者症候群,的确是看到女性,尤其是表现优异
除了米老鼠好朋友之外,冒牌者也有好朋友。例如,长期不
完美主义者——让她在做事风格上面要求尽善尽美
高敏感——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和眼神
内向者——觉得自己很怪,有一些感觉不敢跟别人说,或是相较于
低自尊者——觉得自己很糟糕、表现不好、不喜欢自己
这些恐惧失败的心理,有可能会让他们:
1.在表现比较好的时候,刻意贬低自己的表现(这样下次
2.在成功的时候归因于运气(因为运气不是长久稳定的,
3.禁不起别人的称讚(因为怕被拆穿,所以会很想要赶快
凡此种种,其实都是来自于「内在的不安」——这也是为什幺
因为不安已经根深蒂固的装载大脑里面了(原厂原配,永久
为什幺秘密法则没效?
你一定听过身边的朋友讲过下面的话:
「凡事要往好处想啊!」
「其实你已经很棒了啊,要对自己有自信一点!」
「你要练习肯定自己啊!」
这些话是不是听起来很讨厌?而且当他们这幺说的时候,你
坊间很多教大家「爱自己」的书,大多是走「大脑认知」路
自我肯定和自我评价是一体两面
当你「强迫」自己自我肯定,往往会「召唤」来自我评价(
当然,如果是一直以来读「心灵成长」书籍的人可能会觉得
当自我对话失效
许多的心灵成长书籍要你练习和自己对话、告诉自己一些正
其实真正的问题是,当你看过那些「好好照顾自己」的书籍
事实上,如果你真正尝试过这些「和自我对话」的方式,有
毕竟这是长期以来你对自己的一个习惯,大脑太奸诈了,他
自我肯证技巧
第一个方式是「自我肯证」(Self affirmation),别搞混啰,它并不是传统那种
而是「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」。试试看下面的练习:
1.你是个怎幺样的人?简短的介绍一下自己!
2.问问自己,什幺是你的核心价值?
家庭、朋友、健康、创意、工作、成就、宗教、宽容、服务
3.花几百个字,描述一下这件事情对你来说为什幺重要。
如果你看完上面的描述,还是不知道要写什幺,可以参考书
自我肯证的问句
1.如果要拿三个形容词来形容你自己,这三个形容词会是
2.做什幺事情的时候,你最能够感到快乐、自在、表现得
3.哪个时候(不论是在工作或在家中)你以最自然、正确
4.你有哪些独特的优点,并且如何运用他们?
自我肯证就是说自己的故事
「自我肯定就是一种把故事说清楚的练习」AMY Cuddy 说。其实,在谘商理论当中,这也是一种叙事认
1.代理:觉得人生在掌握之中
2.共享:觉得这个人生是由各种人际关係所组成
3.救赎:觉得生命是一种挑战,这些挑战透过某种方式改
4.玷汙:总是倾向把一个好的开始的故事,导向一个负面
一般来说,前三种描述生命故事的方式都满不错的,但选择
拿回你的权力
讲到权力(p.162),很多人会觉得好像是不好的东西。事实上, AMY 认为,权力应该可以分成两种:
1.社会权力:就是你脑袋里面想像的那个权力。主要是指
2.个人权力:就是你自我掌控的能力。例如,你能不能够
实际上,不论是摆出有权力的姿势(power pose),或是自我肯证,都是希望你把个
毕竟, 如果你连自己都无法掌控, 又要如何让别人对信任、依靠、感到安全?
看看这两种姿势,哪一个比较像你?
决定好了吗,要公布答案啰!
Cuddy 的研究发现(书中回顾了一系列的研究),当你
──提昇睪丸酮(Testosterone)
──降低肾上腺皮质醇(cortisol)
──压力较低,胜任感较高
──让你更愿意帮助别人(Helping behavior)
──有自信(Self esteem)
──想到快乐的事情(Positive emotion)
──因应忧郁创伤后压力(PTS)
──捍卫自己的权力(Power)
──更愿意冒险和参与挑战等等(Take a Risk / Challenge)[8]。
请你看一下上面这一系列的图案(6 到10)。
这些男女分别在不同的场合,做出不一样的动作,但这些动
请花 2 到 3 秒的时间,想想他们这些动作共同的地方是什幺
好了吗,我要讲答案啰(想一下嘛~罢託~)。
在 Amy 的研究当中发现,摆出这些动作的人,都会评价成
这些姿势都有一个共通的特徵──把自己缩很小(你看不到
同样请你花点时间看看这里的动作(1 到 5)。
这几个姿势有没有什幺共同的地方呢?如果要你给这五个人
在研究当中,他们发现大部分的实验参与者都评价这些人为
实际上,在做出这些动作之后(甚至根本不用做,只要脑袋
各!位!观!众!
将将将将!不只是动作姿势,连滑手机都会有一些影响!
你知道吗,越常低头,可能会越「萎靡」!尤其是当你使用的 3C 产品越小,可能的「杀伤力」越大!
分享书中一个我最爱的研究[4]。他们请受试者用手机/平板/笔记型电脑/
结果发现,使用越小萤幕的受试者,越不可能「主动」去叫
搞得我一边看书一边调整自己的姿势哈哈哈,还很担心使用
自我轻推
我最喜欢第 10 章里面提到的「自我轻推」。书中 Amy Cuddy 真的是提供很多方法(族繁不及备载),面试前
最简单的 3 个轻推法:
1. 慢慢呼吸:吸气时深入缓慢,吐气时悠远流长。内观与
2. 直直坐挺:双手打开比肩宽,腰直背挺踏实地,双脚不
3. 缓缓说话:慢慢讲没人赶你,并练习接纳停顿与沈默。
当你终于可以慢下来,坐挺,忍受冷场(一开始很难,建议